引子:一个深夜的求助电话
记得有一次深夜,我接到了一个带着哭腔的咨询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焦虑的母亲,她的儿子因为沉迷网络借贷,欠下了一大笔钱,现在被贷款平台起诉了,法院的传票已经寄到了家里。这位母亲最担心的问题是:律师,我们家的房子会不会被收走?我和他爸的退休金会不会被冻结?这孩子做的糊涂事,难道要我们老两口来背锅吗?
说实话,这样的咨询,在我十几年的执业生涯中,遇到的实在太多了。网络借贷的便捷性,让很多人在冲动之下背负了超过自己偿还能力的债务。一旦逾期,催收的电话、短信如同潮水般涌来,最后往往会走到被起诉的地步。而此时,借款人本人固然焦头烂额,他们的家人往往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慌。那么,网贷被起诉,到底会不会连累家人呢?这个问题,远比会或不会要复杂得多。
基本原则:债务的相对性与独立人格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的法律原则:债务的相对性。通俗点讲,就是谁借钱,谁还钱。在法律上,一个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借贷等民事活动,并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意味着,成年子女欠下的网贷,原则上应当由其本人承担偿还责任,父母没有法定的替子女偿还债务的义务。
同样,夫妻之间虽然关系亲密,但在法律上也是独立的个体。一方在婚前或者婚后以个人名义借的、没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债务,通常也认定为个人债务,另一方无需承担偿还责任。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案子,丈夫瞒着妻子借了十几万网贷,主要用于个人消费和娱乐,后来被起诉。妻子找到我时非常担心,因为家里有一套登记在她名下的房子。经过详细了解和证据梳理,我们成功向法庭证明了这笔债务并未用于家庭共同开支,最终法院判决由丈夫个人承担还款责任,妻子的财产没有受到影响。坦白讲,厘清这一点,对于很多无辜的家庭成员来说,是第一道法律上的防火墙。
防火墙并非绝对:家人可能被牵连的几种情形
然而,这道防火墙并非牢不可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家人的确可能因为借款人的网贷而被牵连进来。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1.夫妻共同债务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也容易产生争议的点。如果一方借的网贷,明确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那么就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什么叫用于共同生活呢?比如,借钱是为了支付家庭的日常开销、购买共同居住的房屋、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等等。这种情况下,即使借款合同上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债权人也有权要求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在实践中,如何界定用于共同生活往往是争议焦点。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借款金额明显超出了家庭日常生活的需要,或者被用于赌博、吸毒等非法活动,一般很难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2.家人提供了担保
这种情况比较直接。如果家人(比如父母、配偶或兄弟姐妹)在借款人申请网贷时,作为保证人在相关的担保合同上签了字,或者提供了抵押物(比如房产)作为担保,那么当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时,贷款平台完全有权依据担保合同,要求承担担保责任的家人代为偿还,或者申请处置抵押物。我遇到过一个案例,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帮朋友的网贷做了担保,结果朋友失联,贷款平台直接找上了这个年轻人,甚至威胁要起诉他。这就是担保的法律效力,签字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后果,不能因为是亲戚朋友就抹不开面子。
3.继承遗产下的债务清偿
如果借款人不幸去世,其家人作为继承人继承了他的遗产,那么根据法律规定,继承人应当在继承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清偿被继承人生前所欠的合法债务。也就是说,如果儿子欠了网贷去世了,父母继承了他的房产和存款,那么父母就有义务用继承来的这些财产去偿还儿子的网贷债务,但偿还的限额就是所继承遗产的价值,超出部分,继承人没有义务必须偿还(自愿偿还除外)。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那么自然也就不需要承担这笔债务了。
4.恶意转移财产
还有一种情况,虽然家人没有直接的还款义务,但可能因为借款人的不当行为而被拖下水。比如,借款人为了逃避债务,在被起诉前后,故意将自己名下的财产(如房产、车辆、存款)无偿或者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给家人。这种行为被称为恶意转移财产,是法律严厉禁止的。一旦被债权人发现并证实,债权人有权请求法院撤销这种转让行为,将转移到家人名下的财产追回,用于偿还债务。这种情况下,家人即使是被动接受财产,也可能卷入纠纷之中。
间接影响: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
即使在法律上家人没有直接的还款义务,网贷被起诉这件事,对整个家庭的冲击也往往是巨大的,这些间接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1.家庭经济状况恶化
借款人本人被起诉后,如果败诉且无力偿还,法院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查封、冻结借款人名下的银行账户、工资收入、有价证券,甚至拍卖其名下的房产、车辆等。这些财产可能本身就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或组成部分。比如,借款人的工资卡被冻结,可能直接影响家庭的日常开销;唯一的住房被拍卖,全家人可能面临无家可归的困境。这种经济上的连锁反应,对家庭生活质量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2.个人信用与家庭声誉受损
网贷逾期和被起诉记录,会严重损害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这不仅影响他未来申请信用卡、贷款等金融服务,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影响到配偶。例如,夫妻二人想共同申请房屋贷款,如果一方信用记录极差,银行很可能会拒绝放贷,或者提高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额度。此外,欠债不还、被告上法庭这样的标签,在人情社会中,也可能给整个家庭带来负面的社会评价和精神压力。
3.失信被执行人的阴影
这一点是很多人最为担心的。如果借款人在法院判决生效后,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就可能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俗称的老赖。一旦成为老赖,其高消费行为将受到严格限制,比如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二等座以上席位,不能在星级酒店消费,不能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不能旅游度假等等。更重要的是,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老赖的子女不得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这一点对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我见过不少当事人,自己受苦可以忍,但一想到可能影响孩子的前途,就追悔莫及。不得不说,这是法律为了敦促履行判决而采取的严厉措施,其影响已经超出了个人范畴。
如何应对:积极面对而非逃避
那么,如果真的不幸,自己或者家人因为网贷被起诉了,应该怎么办呢?逃避绝对不是办法,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第一步:冷静核实,切勿慌乱
收到法院传票或者催收信息时,先不要慌。首先要核实信息的真实性,确认是哪个法院、哪个平台起诉的,涉及的借款金额、利息计算方式是否准确。尤其要注意审查利息和各种费用是否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上限(目前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是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很多网贷平台存在违规收取高额利息、手续费、罚息等问题,这些不合法的费用是可以依法抗辩,请求法院不予支持的。
第二步:积极应诉,阐述事实
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或者觉得理亏就不去开庭。缺席审判的后果往往是对自己非常不利的,法院很可能完全支持原告(贷款平台)的诉讼请求。你应该积极准备证据,按时出庭应诉。在法庭上,你有权陈述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已经偿还的部分、对利息计算的异议、当前的还款能力困难等等。说实话,法官也希望能了解真实情况,以便作出公正的判决。如果你确实有还款意愿,只是暂时困难,也可以尝试在法庭主持下与对方进行调解,争取达成一个分期还款或者减免部分利息的和解方案。
第三步:寻求专业帮助
法律问题毕竟专业性很强,如果你觉得自己难以应对,或者对法律规定不熟悉,最好及时咨询专业的律师。律师可以帮你分析案情,评估风险,制定应诉策略,审查证据材料,甚至代理你出庭。尤其是在涉及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担保责任、财产分割等复杂问题时,律师的专业意见和帮助至关重要。花一些咨询费或者代理费,往往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第四步:尽力履行,避免失信
如果法院作出了判决,认定你需要承担还款责任,那么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一定要尽力履行。即使暂时无力一次性还清,也要主动与法院执行部门沟通,说明情况,争取达成执行和解,分期履行。千万不要采取隐匿、转移财产等方式抗拒执行,否则一旦被认定为有能力而拒不执行,后果就是被纳入失信名单,甚至可能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处罚。走到那一步,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结语:守住底线,理性借贷
总而言之,一人网贷被诉,全家是否遭殃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法律在设定债务相对性原则的同时,也规定了例外情况和连带影响。家人是否会被直接牵扯进债务,取决于具体的法律事实,如是否构成共同债务、是否提供担保等。但即使没有直接的法律责任,网贷失控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信用污点乃至老赖身份,都可能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会波及整个家庭的平静。
作为一名处理过不少这类案件的律师,我最想说的是,借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控制和理性。在点击确认借款之前,务必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看清合同条款,尤其是利率和违约责任。对于家人而言,也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而一旦出现问题,逃避和隐瞒只会让雪球越滚越大,积极面对,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才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正确方式。毕竟,生活的安宁和家庭的幸福,远比一时的消费满足要珍贵得多。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13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