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手部骨折后的困惑与法律指引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手部作为我们与外界交互最频繁的器官之一,不幸发生骨折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遭遇双手骨折这样的伤害,除了及时的医疗救治,伤者和家属往往会面临一系列疑问:这样的伤情能评上伤残等级吗?如果可以,会是几级?能获得哪些赔偿?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伤者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复杂的法律程序和标准。许多朋友在受伤后,由于对相关法律知识了解不足,可能会感到迷茫和无助。实际上,双手骨折的伤残评定及其后续赔偿,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和流程,但其复杂性在于需要区分不同的法律适用情境,例如是在工作过程中受伤(工伤)还是在其他情况下受伤(人身损害)。这两种情况下的伤残评定标准和赔偿项目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厘清这些关键问题,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一、厘清前提:工伤还是人身损害?
在探讨双手骨折的伤残评定与赔偿之前,首要任务是明确伤害发生的性质,即属于工伤范畴还是普通的人身损害范畴。这直接决定了后续适用的法律、评定标准和赔偿体系。
1.劳动关系下的工伤
如果双手骨折是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发生,或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其他视同工伤的情形,那么这通常属于工伤。在工伤的框架下,劳动者受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核心的《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特殊保护。其伤残等级评定依据的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国家标准GB/T 16180-2014),赔偿项目和标准也主要参照《工伤保险条例》执行。工伤的处理流程一般是先由用人单位或职工本人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再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即伤残等级评定)。
2.劳务关系或其他情形下的人身损害
如果双手骨折并非发生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法定工作情形中,例如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提供劳务过程中(非劳动关系)、公共场所意外等,则属于普通人身损害。此时,主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编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其伤残等级评定依据的是《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司法鉴定标准,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赔偿项目和标准则参照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这类案件通常通过协商、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损害赔偿诉讼来解决。
明确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两套体系在评定标准、程序、赔偿项目和计算基数上均有不同,有时甚至差异巨大。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同样的骨折情况,按照工伤标准可能评上等级,而按照人身损害标准则可能评不上,或者评定的等级不同。
二、双手骨折的工伤伤残等级评定与赔偿
若双手骨折被认定为工伤,其伤残等级评定需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该标准将工伤致残程度分为一级至十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
1.工伤伤残等级评定标准简述
对于手部骨折,评定标准并非简单地看骨折数量,而是综合考虑骨折对功能造成的影响、是否有畸形愈合、关节功能障碍程度、手指缺失情况等。具体到双手骨折,评定时会分别评估每只手的损伤情况,然后综合判定。例如:
-
十级伤残:标准中规定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者可评为十级。如果双手骨折愈合后,仅存在轻微的功能受限,可能符合此标准。此外,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节缺失也属于十级,手指损伤也有类似细致的规定,例如一手食指2-3节缺失可能评为九级,一拇指末节部分1/2缺失也可能评为九级。具体需要看骨折的部位、类型以及愈合后的功能恢复情况。
-
九级及以上伤残:如果骨折导致了更严重的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度显著受限、手指缺失达到一定程度(例如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可达六级,双手拇、食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可达三级)、神经损伤导致手部肌力下降等,则可能评定为九级甚至更高的伤残等级。标准中还有晋级原则,即如果几项伤残等级不同,以重者定级;如果两项及以上等级相同,最多晋升一级。
因此,双手骨折具体能评几级,需要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专家根据伤者的具体伤情、影像学资料、医疗文书以及功能检查结果,对照上述标准进行综合评判。在我的执业经验中,即便是看似相同的骨折,由于个体差异、治疗效果、后遗症的不同,最终的评定等级也可能不同。
2.工伤赔偿项目
一旦评定出伤残等级,工伤职工可以享受以下主要待遇(以《工伤保险条例》为主要依据,各地可能有具体实施细则):
-
医疗费: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住院服务标准的医疗费用。
-
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治疗期间的合理支出。
-
康复治疗费:经确认需要的康复费用。
-
辅助器具费:如需配置假肢、矫形器等。
-
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24个月。
-
生活护理费:经鉴定需要生活护理的,按月计发。
-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标准为:一级27个月本人工资,二级25个月,三级23个月,四级21个月,五级18个月,六级16个月,七级13个月,八级11个月,九级9个月,十级7个月的本人工资。本人工资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
伤残津贴(一至六级):
-
一至四级:按月享受,标准为本人工资的90%至75%,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并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
五至六级: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五级)、60%(六级),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规定)。
-
-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七至十级):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同样由地方规定)。
可以看出,工伤赔偿项目较为全面,特别是停工留薪期工资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双手骨折的人身损害伤残等级评定与赔偿
如果双手骨折不属于工伤,而是因他人侵权造成(如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等),则适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伤残等级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进行评定。
1.人身损害伤残等级评定标准简述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同样将残疾程度划分为一级至十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与工伤评定标准相比,其侧重点和具体条款有所不同。对于手部损伤,该标准关注的是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例如:
-
十级残疾:可能涉及一手小指完全缺失并第5掌骨部分缺损、一足拇趾功能丧失75%以上、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10分等。对于单纯的骨折,如果愈合良好,功能影响不大,可能评不上等级。但如果双手骨折导致了明显的功能障碍,例如关节活动受限、肌力下降等,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功能丧失程度来评估。例如,该标准中有手功能丧失分值的计算方法,通过评估手部各关节活动度、肌力等来综合打分,达到一定分值即可评级。
-
九级及以上残疾:例如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25分可构成九级;一手除拇指外,余四指完全缺失可构成七级;手功能丧失分值150分可构成四级;一手功能完全丧失可构成五级。双手骨折如果导致了严重的神经损伤、多指功能丧失或手部整体功能严重受损,是有可能评上较高等级的。
同样,人身损害的伤残等级也需要由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根据具体伤情进行专业评定。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同样的损伤,在工伤评残中可能等级更高,或者更容易构成伤残。例如,工伤标准中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者即可评十级,而人身损害标准对此类情况的评定更为严格,可能需要达到一定的功能丧失百分比或符合更具体的条款才能评上等级。
2.人身损害赔偿项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规定,人身损害的主要赔偿项目包括:
-
医疗费:实际发生的合理医疗支出。
-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
交通费、住宿费: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合理费用。
-
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确定。
-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参照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或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伤残等级不同,赔偿系数也不同(一级100%,二级90%,……,十级10%)。
-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
精神损害抚慰金:造成残疾的,受害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具体数额由法院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等因素酌情确定。
-
被扶养人生活费:如果受害人因伤残丧失劳动能力,其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可以要求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
对比可见,工伤赔偿中的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项目与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残疾赔偿金在计算方式和理念上有所不同,最终数额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四、实践中的考量与建议
面对双手骨折后的伤残评定与索赔,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为处于困境中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
及时就医并保存完整病历资料:这是后续所有程序的基础。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各项检查报告(如X光片、CT报告等)、医疗费用票据等,务必妥善保管。
-
明确伤害性质,选择正确路径:如前所述,第一时间判断是工伤还是人身损害,对于后续的程序选择至关重要。如果不确定,可以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部门(如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注意申请时效:无论是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还是人身损害诉讼,都有法定的申请或起诉时效。例如,工伤认定申请一般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错过时效可能会导致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
理性对待鉴定结论:伤残等级鉴定是由专业机构的专家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法律也规定了复议或重新鉴定的程序,但需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并符合法定条件。
-
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伤残评定和索赔涉及诸多法律专业知识和复杂的程序,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自行处理难度较大。在遇到困难或对自身权益没有把握时,及时咨询或委托专业律师处理,能够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律师可以帮助分析案情、收集证据、指导鉴定、参与调解或代理诉讼。
结语:维护权益,法律为您护航
双手骨折无疑会给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明确伤残评定的标准和程序,以及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是维护自身权益的第一步。无论是工伤还是人身损害,我国法律都为受害者提供了相应的救济途径。希望本文的梳理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当不幸发生时,请记住,法律是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在必要时,不要犹豫寻求专业的法律支持,让法律为您在困境中指明方向,争取应有的保障。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2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