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上路,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有时候可能就是一个不留神,和别人的车来了个亲密接触。这时候,绝大多数驾驶员会选择下车查看、协商处理或者报警。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心存侥幸,一脚油门就溜之大吉,上演一出肇事逃逸的戏码。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肇事逃逸,在新规定下,到底是扣6分还是12分呢?今天,我就结合我多年的办案经验,跟大家把这个问题掰扯清楚,顺便也聊聊逃逸背后那些你可能没想到的严重后果。
很多人可能还停留在肇事逃逸一律扣12分的旧印象里。说实话,以前确实是这样,只要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不管事故大小,后果轻重,驾驶证直接扣掉12分,那就意味着得重新学习理论,参加考试,费时费力。但是,法律总是在不断完善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从2022年4月1日起,新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对于肇事逃逸的记分标准进行了一些调整和细化。
新规解读:6分与12分的界限在哪里?
新的规定,不再是一刀切地扣12分,而是根据肇事逃逸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进行了区分对待。这一点,我觉得是立法上更加精准和人性化的体现,但也需要我们驾驶员朋友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其中的界限。
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6分。
这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比如你在小区倒车,不小心蹭到了别人的车,掉了一点漆,或者把对方后视镜刮坏了,损失不大,也没有造成人员受伤,但你当时心一慌,或者觉得对方不在场,就开车走了。这种情况,一旦被查实,就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驾驶证会被记6分。
2.造成致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
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如果事故中有人受了轻伤(比如骨折、缝针较多等),或者更严重的中伤、重伤甚至死亡,肇事者为了逃避责任而逃离现场,那么即使他的行为还没有构成刑事犯罪的程度,驾驶证也会被一次性记满12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尚不构成犯罪,如果情节严重到构成犯罪了,那就不只是扣分那么简单了。
所以,大家看明白了吗?6分和12分的区别,关键就在于事故造成的损害后果——是仅仅造成了轻微的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还是导致了人员轻伤以上甚至死亡。这个界限,直接关系到你的驾驶证记分情况。
何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别心存侥幸!
讲清楚了记分标准,我们再来聊聊,到底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很多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甚至存在一些误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以下几种情况都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这是最典型的情况,知道出事了,第一反应就是跑。
- 自认为自己没有责任,驾驶车辆驶离事故现场的。我必须强调这一点,事故责任的认定是由交警部门根据现场情况和证据来判断的,不是你自己觉得没责任就可以走的。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案件,当事人开着车正常行驶,一个骑电动车的突然窜出来撞到他车侧面,电动车主轻微擦伤。我的当事人觉得是对方全责,而且看对方伤得不重,就直接开车走了。结果呢?被对方报警,交警调取监控后认定他肇事逃逸,承担事故全部责任,还被罚款和记分。你说冤不冤?但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
- 虽然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或者给伤者或家属留下虚假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后离开的。送医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但不能替代报案和接受处理的法定义务。如果你留了假信息,那主观上逃避责任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立即停车,未保护现场,或者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
- 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比如交警已经介入调查,通知你配合,你却跑了。
- 有酒驾、无证驾驶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这种情况,往往是为了逃避酒驾、毒驾等更严重情节的查处,但这种行为本身也构成了逃逸。
- 发生交通事故,协商未达成一致,未留下真实信息强行离开现场的。
坦白讲,这些情形涵盖了实践中绝大多数的逃逸行为。所以,千万不要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现代社会,监控探头无处不在,想完全不留痕迹地逃离,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其事后被动接受更严厉的处罚,不如当下勇敢承担责任。
逃逸的代价:绝不仅仅是扣分那么简单!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不就是扣6分或者12分嘛,大不了重新考呗。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远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首先,行政处罚套餐等着你:
- 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 行政拘留: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除了罚款,还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这意味着你可能要失去一段时间的人身自由。
- 吊销驾驶证:如果肇事逃逸的情节严重,即使尚不构成犯罪,也可能面临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一旦驾驶证被吊销,那可不是补考那么简单了,往往意味着在一定期限内甚至终身都不能再重新申领驾驶证。
其次,民事赔偿责任加重:
- 事故责任认定:通常情况下,一旦发生肇事逃逸,逃逸方会被认定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这意味着,无论事故本身的原因是什么,你都要为所有的损失买单。
- 保险拒赔风险: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几乎所有的商业车险条款中,都会将肇事逃逸列为免责条款。也就是说,如果你肇事逃逸了,保险公司对于超出交强险赔付范围的损失,是完全可以拒绝赔偿的。我曾经遇到一位委托人,就是因为一个小刮蹭后心存侥幸逃逸了,结果被对方索赔数万元的车辆修理费和贬值损失,保险公司一分钱不赔,全部要他自己承担,真是欲哭无泪。
再次,刑事责任的利剑高悬:
如果你的肇事逃逸行为,不仅仅是尚不构成犯罪那么简单,而是符合了《刑法》关于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那么你将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更是要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肇事逃逸是小事吗?它可能让你倾家荡产,甚至身陷囹圄。这种后果,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应该掂量清楚。
真实案例警示:一念之差,悔之晚矣
在我执业的这些年里,接触过不少因为肇事逃逸而付出惨痛代价的案例。
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小王,晚上开车回家,在一个光线不太好的路口,不小心撞倒了一位骑电动车的老人。当时他心里非常害怕,看到老人倒在地上呻吟,他第一反应不是救助和报警,而是猛踩油门逃离了现场。他以为夜深人静,应该没人看到。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第二天交警就通过沿途的监控找到了他。老人虽然只是轻伤,但由于小王的行为构成了肇事逃逸,不仅要承担老人全部的医疗费、营养费等各项损失,驾驶证被记12分,罚款2000元,还被行政拘留了10天。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给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他自己也追悔莫及:如果当时我能勇敢一点,停下来报警救人,可能结果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个案例,当事人李某,也是发生了一起轻微的车辆刮蹭事故。对方车辆只是保险杠有些许划痕,损失估计也就几百块钱。但李某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加上赶时间,就直接开走了。结果被对方车主记下车牌报警。交警认定李某肇事逃逸,承担事故全责。由于逃逸,李某的商业险无法理赔,最终自己掏钱赔偿了对方的修理费,还被处以罚款和记6分的处罚。他事后跟我抱怨: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当时停下来,走保险也就几百块钱的事,现在真是亏大了!
这些真实的案例,都活生生地告诉我们,肇事逃逸,无论事故大小,后果都可能非常严重。侥幸心理,往往是引火烧身的导火索。
面对事故,我们应该怎么做?
说了这么多肇事逃逸的危害,那么,作为一名负责任的驾驶员,在不幸发生交通事故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立即停车: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无论事故大小,都要立即停车,熄火,拉紧手刹。
- 查看情况:迅速查看是否有人员伤亡,车辆损失情况。如果有人员受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力采取急救措施。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
- 保护现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好事故现场。可以在车辆后方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其他车辆注意避让,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如果事故轻微,也可以在拍照固定证据后,将车辆移至不影响交通的地方。
- 及时报警:拨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向交警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基本情况,并等候交警前来处理。
- 通知保险公司:如果车辆有保险,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公司的指引进行后续的理赔流程。
- 配合调查:积极配合交警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如实陈述事故发生的经过。
说白了,就是四个字:冷静、负责。遇到事情不要慌,更不要想着逃避。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很多时候,一个小事故,如果处理得当,可能只是几百块钱或者走个保险就能解决的事情。但如果选择了逃逸,性质就完全变了,可能会让你付出成百上千倍的代价。
结语:守法驾驶,远离逃逸的深渊
总而言之,关于肇事逃逸是扣6分还是12分的问题,新规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主要依据事故造成的损害后果。但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扣多少分,肇事逃逸本身就是一种极其错误和危险的行为。它不仅严重违反了交通法规,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更可能将自己推向法律的深渊。
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经验的法律人,我见过太多因为一念之差选择逃逸,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让每一位驾驶员朋友都深刻认识到肇事逃逸的严重性,时刻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做到文明驾驶、守法驾驶。记住,方向盘握在手中,责任更在心中。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侥幸,而让自己的人生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1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