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老王的遭遇,你可能也会遇到
记得几年前,我接手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老王,快五十岁的人了,在一家家具厂干了小半辈子,是厂里的老师傅。那天下午,他在操作一台老旧的切割机时,因为机器突然抖动,左手食指被锯片划伤,顿时鲜血直流。工友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是食指末端骨折,肌腱部分断裂。老王当时又痛又怕,脑子里一团乱麻,他第一个念头就是:这算不算工伤?厂里会管吗?能赔多少钱?以后这手指还能不能干活?会不会因为这事儿丢了工作?
说实话,老王的这些担忧,几乎是每一个不幸遭遇工伤的劳动者都会面临的困境。很多人在事故发生的那一刻,往往是懵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更不清楚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什么,能获得哪些赔偿。今天,结合我十几年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的经验,特别是工伤赔偿方面的实践,就来跟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工伤这件事,希望能帮助大家在万一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心中有数,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什么是工伤?别只盯着受伤两个字
一提到工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在工作时受了外伤,比如像老王那样被机器弄伤了,或者从高处掉下来摔伤了。没错,这确实是工伤最常见的类型,但工伤的范围,远比这个要宽泛得多。
简单来说,法律上认定工伤,主要看三个核心要素: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这被称为三工原则。只要是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在合理的工作场所范围内,因为履行工作职责的原因受到了事故伤害或者患上了职业病,一般就能被认定为工伤。
这里要特别强调几点:
-
不只是事故伤害:除了突发的意外事故,比如摔伤、砸伤、烧伤烫伤等,长期在特定有害环境下工作导致的职业病,也属于工伤范畴。比如长期接触粉尘导致尘肺病,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导致听力严重下降等等。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在印刷厂工作多年,后来被诊断出患有苯中毒相关的血液病,经过一番周折,最终也被认定为工伤。
-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的延伸:不仅仅是在你本职岗位上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也可能被视为工伤。但上下班途中的认定比较严格,有很多具体条件限制,比如必须是合理时间、合理路线等,这个后面我们还会细说。
-
视同工伤的情形:还有一些特殊情况,虽然不完全符合三工原则,但法律也将其视为工伤对待。比如,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这些情况比较特殊,但确实存在。
所以你看,工伤的认定,并非简单地看你是不是受伤了,而是一个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法律判断的过程。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我就是在上班时病的/伤的,就一定是工伤。
哪些情况不算工伤?别踩这些红线
有应当认定的,自然也有法律明确规定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这几条红线,大家务必要清楚,千万别踩:
-
故意犯罪:如果你的伤害是因为自己故意犯罪导致的,那肯定不能算工伤。比如,上班时间跟同事打架,或者实施盗窃时受伤。
-
醉酒或者吸毒:因为醉酒或者吸毒导致伤亡的,也不能认定为工伤。这一点很好理解,法律不保护这种自身具有严重过错的行为。
-
自残或者自杀:自己伤害自己,或者自杀导致的伤亡,同样不能认定为工伤。生命可贵,任何时候都不要有这种极端想法。
坦白讲,这几类情况在实践中相对少见,但确实是明确的排除项。作为劳动者,遵纪守法,爱惜生命,是基本要求。
不幸发生工伤,第一时间该做什么?(关键步骤)
假设,不幸真的发生了,像老王那样,或者更严重的情况。在最初的慌乱之后,冷静下来,你需要立刻做或者推动做以下几件事,这直接关系到你后续的维权:
第一步:立即救治并保留证据
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是自己还是工友,首先要采取必要的自救互救措施,并立即就医。在就医过程中,一定要保留好所有的医疗记录,包括但不限于:门诊病历、住院病历、诊断证明、医疗费发票、检查报告、用药清单等等。这些都是后续申请工伤认定和要求赔偿的重要证据。同时,如果可能,尽量保留事故现场的证据,比如拍照、录像,寻找目击证人并留下联系方式。
第二步:及时报告单位并申请工伤认定
受伤后,应尽快告知用人单位你受伤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时申请,那么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这个1年的申请时效非常关键!我见过太多因为不懂或者拖延,错过了申请时效,导致无法认定工伤,最终无法获得赔偿的案例,真的非常可惜。所以,一旦发生工伤,或者怀疑自己得了职业病,务必关注这个时间节点。
申请工伤认定时,通常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比如劳动合同、工牌、工资条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复印件)。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调查核实,并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伤情有多重?劳动能力鉴定说了算
拿到了《工伤认定决定书》,确认了属于工伤,接下来就要确定伤残等级了。这直接关系到你能拿到多少赔偿。这个过程叫做劳动能力鉴定。
不是随便找个医生看看就行,必须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一般是在伤情相对稳定后,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申请时需要提交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组织医疗卫生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国家制定的《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就是我们常说的GB/T 16180),对工伤职工的伤残情况进行等级评定。伤残等级分为一级至十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这个鉴定结论是后续计算大部分工伤赔偿待遇的主要依据。
同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一般也会在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如果对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省级鉴定委员会的结论为最终结论。
能拿到多少钱?工伤赔偿项目详解
这部分是大家最关心的核心内容。工伤赔偿具体包括哪些项目?能拿到多少钱?这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比如伤残等级、本人工资、是否参加了工伤保险等因素来确定。我们一项一项来看:
1.医疗费用
治疗工伤所需的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也就是说,在合规范围内,你的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大部分是可以报销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了超出目录范围的药品或服务,可能需要自费,除非有特殊情况并经批准。还有,康复性治疗的费用,也是符合规定的可以报销。
2.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简单说,就是你治伤期间,单位还得照发工资,待遇不变。生活不能自理的,还需要单位负责护理。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这是根据伤残等级,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补偿。标准是: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三级伤残为23个月,四级伤残为21个月,五级伤残为18个月,六级伤残为16个月,七级伤残为13个月,八级伤残为11个月,九级伤残为9个月,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4.伤残津贴(针对一级至四级伤残)
对于伤残等级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工伤职工,他们通常退出了工作岗位。除了拿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外,还能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领取伤残津贴。标准是: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85%,三级伤残为80%,四级伤残为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而且,这些职工还需要按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5.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针对五级至十级伤残)
对于五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如果他们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那么除了拿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外,还可以获得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由用人单位支付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这两项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笔钱通常是在你离开单位时才能拿到。
如果是五级、六级伤残,难以安排工作的,单位还需要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70%和60%。
6.工亡待遇(如果不幸因工死亡)
如果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也是对逝者家庭的一种重要保障。
可以看到,工伤赔偿的项目是比较多的,计算也相对复杂。关键在于准确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级以及本人工资等基础数据。
谁来出这笔钱?单位还是保险基金?
了解了能拿多少钱,那么这笔钱由谁来支付呢?主要看用人单位是否依法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费。
-
单位依法缴纳了工伤保险:这是最好的情况。大部分的赔偿项目,如医疗费(合规部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工亡待遇等,都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单位主要负责支付停工留薪期的工资福利,以及五级至十级伤残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
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如果单位没有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那么麻烦就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所有本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都得由用人单位自己承担!这对单位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尤其是发生严重工伤事故时。所以,作为劳动者,入职时就要关注单位是否依法为你缴纳了包括工伤保险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险。
-
非法用工单位:如果是在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的,单位需要支付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由各地规定。
所以,单位依法参保,不仅是对职工负责,也是分散自身风险的重要方式。
遇到纠纷怎么办?维权途径要记牢
理想很丰满,现实有时却很骨感。实践中,并不是每个工伤职工都能顺利拿到赔偿。比如单位不承认工伤、不配合申请认定、对赔偿金额有争议等等。遇到这些情况,该如何维权呢?
-
协商: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协商,看能否达成一致。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
调解: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
-
劳动仲裁:如果协商、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协商调解,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前置程序。申请仲裁有时效要求,一般是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会开庭审理并作出裁决。
-
法院诉讼: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特定情形下),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的判决具有最终法律效力。
打官司是最后的手段,费时费力,但在必要时,也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在整个维权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和固定至关重要。
律师的几句心里话:避坑指南
处理了这么多年的工伤案件,见过各种各样的当事人,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单位。最后,想跟大家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希望能帮大家在处理工伤问题时少走弯路:
-
意识要先行:平时就要有安全意识,工作中遵守操作规程。同时也要有权利意识,了解工伤保险的基本知识。
-
证据是王道:无论是在事故发生时,还是在后续的治疗、认定、鉴定过程中,务必保留好所有相关证据。病历、发票、照片、录音录像、证人证言等等,关键时刻都能派上大用场。
-
时效记心头:工伤认定申请有1年时效,劳动仲裁申请也有1年时效。千万不要因为拖延而丧失了维权的权利。
-
私了需谨慎:有些单位可能会提出私了,给一笔钱让你不再追究。这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核算按照法律规定你能获得多少赔偿,对比单位给出的金额。很多时候,私了的金额远低于法定标准。如果要签协议,务必看清条款,最好咨询专业人士。我见过太多当事人签了不公平的私了协议后追悔莫及。
-
寻求专业帮助:工伤认定和赔偿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和计算,如果遇到困难,或者感觉自己应付不来,不要犹豫,及时寻求工会组织或者专业律师的帮助。他们能为你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工伤,对任何一个劳动者和家庭来说都是不幸的。但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知道如何依法维权,至少能在不幸发生后,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保障和补偿。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记住,法律是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武器,前提是,我们要懂得如何使用它。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13789.html